病理切片掃描是一種將傳統的玻璃病理切片進行數字化處理的技術。其核心原理主要基于光學成像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。
病理切片被放置在掃描儀的載物臺上。掃描儀通常配備有高分辨率的數字攝像頭和光學系統。當啟動掃描時,光源(通常是明亮的白光)會均勻地照射在病理切片上。光線透過切片上的組織樣本,由于不同組織成分對光線的吸收、反射和折射特性不同,攜帶了組織形態結構的詳細信息。
數字攝像頭會逐點捕捉這些經過組織調制后的光線信息,將其轉化為電信號。這些電信號經過模數轉換后成為數字信號,每一個數字信號對應著切片上一個微小區域的信息。然后,通過精密的機械控制系統,載物臺會按照設定的程序進行移動,確保對整個切片進行系統的掃描。在掃描過程中,軟件會對采集到的大量數字圖像信息進行拼接和整合,生成一幅高分辨率、完整的數字化病理切片圖像。
病理切片掃描步驟:
1.準備切片:
-從患者身上獲取病理組織樣本,并進行適當的處理(如固定、脫水、透明、浸蠟、包埋等)。
-使用切片機將組織樣本切成薄片,并貼附在載玻片上。
-對切片進行染色,以便在顯微鏡下更清晰地觀察細胞結構和形態。
2.加載切片:
-將染色后的病理切片放置在數字切片掃描儀的載物臺上。
-確保切片平整,無氣泡或雜質干擾。
3.設置掃描參數:
-根據切片的類型和所需的放大倍數,調整掃描儀的參數(如分辨率、對比度、亮度等)。
-選擇合適的掃描模式(如明場、熒光等),以適應不同的染色方法和觀察需求。
4.執行掃描:
-啟動掃描儀,開始自動掃描過程。
-掃描儀會按照預設的參數逐行掃描切片,并生成高分辨率的數字圖像。
5.圖像處理與分析:
-對掃描得到的圖像進行必要的處理,如去噪、增強對比度等。
-使用專業的圖像分析軟件對圖像進行定量分析,如測量細胞大小、形態、密度等。
6.結果解讀與報告:
-根據圖像分析結果,結合臨床信息和其他檢查結果,對病理組織進行診斷。
-編寫詳細的病理報告,包括診斷結果、建議治療方案等。